Bambulab H2D 藍光雷射版本購買建議

前言

這陣子常常有人問我:「H2D 的藍光雷射模組到底該選哪一個?10W 還是 40W 比較好?」
這個問題其實不只關係到預算,還深深牽涉到你到底想拿它來做什麼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,分享一些我的經驗和觀察,幫你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。

功率怎麼來的?雷射不是越大越好?

我們常說的「10W」或「40W」,其實講的是雷射光源的輸出功率。但這個功率是怎麼來的呢?

現在大多數的二極體雷射(Diode Laser)模組,為了壓低成本與提升功率,通常是採用多顆雷射二極體疊加(stacking)的方式實現高功率輸出。

這也意味著,當你買的是一顆 40W 的模組,它實際上是好幾顆小功率雷射堆起來的。只要一牽涉到「堆疊」、「組裝」,馬上就會遇到一個老問題:精度(alignment)

此為示意圖,僅供參考

精細雕刻的關鍵:不是功率,而是光斑品質

雷雕(雷射雕刻)最講究的是什麼?不是瓦數,而是光斑(Laser Spot)大小真圓度

  • 光斑越小越細,雕刻出來的細節越清楚
  • 光斑越接近真圓,圖案邊緣越平滑

所以你大概已經猜到了: 為什麼我總是說「10W 適合雕刻,不適合切割;40W 適合切割,不適合雕刻」?

為什麼 10W 很適合雷雕?

雖然 10W 聽起來功率不大,但對於雕刻來說,它其實是非常合適的選擇。

主要原因是:10W 模組通常是單一雷射核心或小量堆疊,光斑品質優異,焦點更細小,能夠精準地燒蝕材質表面,雕出高對比度與高精度的圖樣。

再來,雷雕與雷切的本質不同

  • 雷切講求的是穿透力,要能切穿整塊材料,通常需要更高能量密度。
  • 雷雕則是表面處理,重點在於對材質表層產生視覺或質感上的變化,不必切穿材料。

對於許多材質來說,10W 的能量已足以讓表層發黑、熔蝕、起泡或氧化,進而產生雕刻效果。

特別是:

  • 塑料(PLA、PETG、ABS 等):能夠產生明顯燒蝕效果,並且主要產生的是氣化物,較少留下焦油殘留
  • 金屬(不鏽鋼、陽極鋁):在搭配專用塗層(如 marking spray)下可實現表面標記,產生的粉塵與煙霧較為單純,對機構污染輕微

某些塑膠在雷射燒蝕時會釋放有毒或腐蝕性氣體(例如ABS可能釋放氫氰酸等有害氣體) 。因此雖然10W雷射能加工這些塑膠,但實務上應確保通風良好並慎防有害煙霧.

因此,使用 10W 雷射進行雷雕作業時,通常只會產生氣化產物,不易附著於腔體或機構零件上,污染風險遠低於木材或複合板的雷切作業

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在 H2D 上使用 10W 進行塑料與金屬雷雕,是相對「乾淨」而可接受的做法。

降低功率 ≠ 提升雕刻效果?

有些朋友可能會想說:「我買 40W 模組,反正也能調功率,那是不是轉低一點來雕刻就好了?」

很遺憾,這種做法在二極體雷射的世界裡,基本上是行不通的

原因很簡單:

降低輸出功率,只會讓雷射能量變弱,但無法改善光斑的形狀與大小。

也就是說,即使你把 40W 降到 5W,也無法讓原本堆疊產生的大光斑變小變圓。結果就是:該糊的地方還是會糊,該模糊的細節還是無法呈現。

那 40W 完全不能雕刻嗎?

不是不能,而是要看你雕刻的尺寸精細度要求

舉例來說:

  • 要雕大面積的 LOGO、文字、粗線條:40W 還是堪用的
  • 想刻微型角色、浮雕、精細圖樣:10W 會讓你刻得比較開心

總結一個重點:

功率不等於畫質,選擇要根據你的用途。

副產物的威脅:焦油與粉塵

H2D 本質上是一台3D 印表機,雷射模組是加裝的功能。 而雷切、雷雕這類應用,會產生一些對 3D 列印環境很「不友善」的副產物,最明顯的兩種就是:

  • 焦油(Tar)
  • 粉塵(Dust)

這兩者對 3D 印表機來說是災難級的污染源,尤其是焦油。

為什麼焦油特別麻煩?

我們要從 3D 印表機的結構與工作原理來看。

首先,H2D 是一台半開放式的腔體機構 3D 印表機。這表示它的滑軌、馬達、皮帶、風扇、熱端、冷卻器等零件大多是裸露在空氣中的。當雷射模組在工作時產生大量焦油煙霧,這些微粒會在空氣中飄散,並最終落在機構表面,甚至進入機械縫隙中。

一旦焦油附著在導軌或皮帶上,會造成潤滑度降低、摩擦增加,導致印表機運作不順,嚴重時可能出現定位誤差、卡頓,甚至硬體磨損加劇。而如果風扇進氣口吸入焦油煙霧,那麼冷卻系統內部也會慢慢被污染,不但影響冷卻效率,也可能影響噴頭加熱時的穩定性。

此外,焦油本身具有黏性,它不像粉塵可以用風或吸塵器輕鬆清除,往往需要使用酒精或有機溶劑反覆擦拭,而且殘留物仍有可能慢慢累積,對設備壽命是一種長期傷害。

如果你的 3D 印表機是長時間高精度工作的機型,那麼這種污染更是不能忽視,可能導致列印品質下降,甚至故障率升高。

選對工具,比選高功率更重要

簡單幫大家總整理一下:

模組 適合用途 優勢 限制
Blue-10W 雷雕、細節刻印(塑料、金屬表面標記) 光斑小、精細度高,產物較為乾淨 切割能力有限
Blue-40W 切割木材/壓克力、大面積雕刻 穿透力強、速度快 光斑大、雕刻解析度低,污染風險高

如果你主要是要刻圖案、刻字、做工藝品雕刻 —— 那就選 10W。 如果你以切割為主、偶爾需要雕粗圖 —— 那就 40W。

如果你有打算頻繁使用雷射模組進行木材或複合板切割作業,我會比較建議專機專用,H2D 不應是你的首選。

另外,未來也可以期待 H2D 支援 IR 雷射(紅外波段雷射)。IR 雷射在雕刻某些特殊材質(如透明塑膠、部分工程級材料)上有更好的吸收特性,也因為其波長較長,對某些材料的熱影響區更小,反而能實現更精細且低污染的加工效果。

一旦紅外雷射模組推出,這將能補足目前藍光雷射在特定材料上的不足,這也是我認為 Bambulab 在 H2D 勢必會推出的外掛模組之一。

最後提醒一句:高功率 ≠ 萬能,選擇適合自己用途的模組才是重點。